一道小吃,卻有著讓人意猶未盡的名字?!傲魃嘲敝械摹傲魃场眱蓚€字便顯露浪漫之意了,平靜中透著詩意的安然,有著歲月的溫柔、恬靜,禁不住使人浮想聯翩。說起包子的名字很多,肉包、豆包、菜包、糖包、香菇包、粉條包、酸菜包,各種餡料的包子枚不勝舉,卻都堂而皇之占據了主食的寶座。然而,流沙包卻不同,它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是我國廣東地區的一道傳統小吃,常常出現在粵式茶樓中。論姿色,小巧玲瓏,金黃色的外表引人注目,論顏值,少了北方包子的粗獷和憨厚、多了一份細膩和精致。輕輕咬一口,咸蛋和牛奶的香味立刻縈繞唇齒間,金沙一樣的餡料緩緩流淌出來,香甜可口,油而不膩,松松軟軟,清香四溢,也許這就是流沙包美名的真正來由吧。我當年南下廣東打工,初入異地,和朋友們滿大街到處尋找包子、稀飯和面條的影子,卻不偏不倚映入眼簾的卻是各種茶樓。當地的朋友見狀,“撲哧”一聲笑了,她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在廣東,就食在廣東吧,我們廣東人在吃的方面是非常講究的,咱們還是去茶樓吃茶點!”于是,我們幾個北方人面面相覷,不得而解,只能跟著朋友踏入了一座鬧市中的茶樓。坐定后不久,服務員就斟了茶,端上來幾籠像是包子模樣的美食,我的心中便滋生了不悅:這么點,能吃飽?朋友像是看出了我的心思,急忙招呼我們:“快吃,熱乎著呢!”誰想到,有人迫不及待拿了一個,狠狠咬下去,燙得她直呼:“呀,滾燙滾燙的,大家小心了中了埋伏!”看著朋友搞笑的樣子,身旁有人急忙遞給她一杯放涼的碧螺春,這才避免了一場尷尬。說句心里話,第一次見識流沙包,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來,人在他鄉,吃不到裹腹的包子,喝不到養人的小米稀飯,卻嘗到了另外一種別具風格的廣式特色美食,對于我們這樣的“吃貨”,同樣是一種幸福。
流沙包的制作,其實很簡單。首先把面粉、酵母、泡打粉加牛奶揉成光滑的面團,餳半個小時;其次將咸蛋黃蒸熟,用刀背碾碎,加糖、牛奶少許、黃油混合調勻,成餡兒;接著把面團搓成長條狀,分成十等份,用手壓扁;再次將餡料放在面皮中間,捏緊收口,收口朝下排列在蒸屜上,發酵至兩倍大;最后上冷水鍋,中火蒸十分鐘即可,關火后,稍等一會兒后再開蓋,這樣一籠色澤金黃,吃著沁人心脾的流沙包就大功告成了。流沙的香甜混合著茶香,那是絕美的搭配,更是人們解饞和充饑的美味。前幾日,我和朋友在酒店小聚,桌上同樣擺放著一盤熟悉的流沙包,精美而別致,飄散著淡淡的香氣。看著朋友們美滋滋地品嘗著,聆聽著嘖嘖的稱贊,我不由想起那年在廣東打工吃流沙包的情景來。同樣的流沙包,不同的地域,那年在廣東是充饑,而現在卻成了閑暇時分調解口味的小吃??磥?,人們吃流沙包,吃得不是美食,而是心情。冬日里,寒風凜冽,雪花飄飄,邀三五好友一起去品嘗下美味可口的流沙包,再泯幾口淡茶。談談工作中的糾結和煩惱,說說生活的無奈和愁苦,一種莫名的溫暖涌入心間,人生的幸福就是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