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態
沿老街一直往里走,兩邊全是挨挨擠擠的飲食攤位。忽然兩個碌碡、一個石碾盤吸引了游客的視線。抬頭望門匾,“寶雞扯面”四字蒼勁有力、莊重大氣。踏進店門,前后兩扇大門板赫然陳放,門板上釘有圓形鐵門環和一排排門釘,四條腿的高腿木板凳放置四周,這就是吃飯的桌椅。
店老板主動介紹到:店里所有家什分別收自岐山、扶風。有一幅門板出自一個年逾八旬老人家中,老人深情地告訴他:這幅門板是他結婚時父親親手為他打制的,意義非凡。門板高一米八,寬60厘米,摸起來細膩光滑,整體泛著烏幽幽的光澤,它飽含著一個父親對兒子多少深深的祝福和無盡的期望!環視四周,豎立的大鍘刀,虎皮靠背椅,深灰瓦片做的屋檐----所有這些,都讓人瞬間回歸到西府農村。熟悉的生活場景,親切的老物件,惹起了幾多無盡的鄉愁?牽出了幾多懷舊的淚水?
扯面在案板上被甩得“啪啪”作響,扯面風擺楊柳一般下鍋了,扯面在鍋里盡情歡唱了,扯面閃亮登場了!那藍花瓷老碗大得嚇人----口徑直達20厘米,凈重在3.9斤。常言道:碗大好攪吃面香。可不,冒著熱氣的那碗面在大碗里盛著,似乎寬大圓潤的山谷里堆起一座小山。面上的丁丁菜有紅蘿卜、蒜苔、飄菜、豇豆、豆腐,淋漓盡致地利用了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做文章,那一口調料,或番茄雞蛋,或剁椒鮮辣,淋上油汪汪的紅辣子,沒吃就先陶醉了。攪攪攪,趕緊吃!面條筋道,味道正宗,紅肉臊子嚼起來瘦而不柴,一碗面真正做到了色香味器俱佳。
常言道:北方面條,南方米飯。這句話概括了古代中國的地方主食特色。大克鼎是寶雞出土的一件青銅器,它是古代烹煮食物的器皿。傳說大克是專門負責帝王膳食之人,大克鼎因此成為青銅器中最有代表性的物品。
過去農村吃飯,就是手端粗瓷的大老碗,在門口一蹴,吃得香,咥得美!大克鼎寶雞扯面的大碗均出自耀州瓷窯,精工細作,花紋樸拙,極具民族風格。呼嚕嚕吃完一碗飯,碗底驚現“咥、嘹咋咧、牙岔骨、饞活、么嘛達、燕唧唧”等西府方言,饒有情趣。寶雞扯面就是借助大克鼎的古文化元素,加入創始人獨特的思考,讓凡是光臨寶雞扯面館的人,都享受帝王一般的待遇。
負責做扯面的大廚話不多,笑咪咪的,一看就是個憨厚樸實的好后生。他的父親早先在農村公社食堂任廚師,他最懂得關中小麥的脾性,多年來從容掌握了一碗鹽水和面的技巧,做的扯面地道好吃,深受廣大鄉親的好評。小伙子不但繼承了關中人的豪爽大氣,而且傳承了父親的好手藝,一碗面自是玩得得心應手。
去年10月間,“2019中國·寶雞國際(絲路)美食博覽會暨絲路美食產業化發展大會”在寶雞市陳倉老街舉行。此次大會為期三天,累計接待游客15萬人。會上點名要一碗寶雞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寶雞市餐飲飯店行業協會劉柯利會長首屈一指推薦的就是大克鼎寶雞扯面。當五碗香噴噴的扯面被端到中外與會代表的面前,當他們挑起一根長面放到嘴里,當他們風卷殘云一般吃完這碗面,連呼好面!好吃!很多評委由衷樹起了大拇指,給予寶雞扯面高度評價!
其實,成功的花朵離不開辛勤的汗水。開業階段,他們結合二十多年干餐飲的經驗,大膽將面條的醋淡化,從而符合西北大部分地區民眾口味,使一碗面跟上了時代,更適合當代年輕人的口味;肉臊子以瘦肉為主,以肥肉提香;提前熬制鹽醋汁子,每一碗放多少都定量;在面條的制作上,專人定量和面,每碗面保證在最佳狀態下醒發制作出來,保持了品質的始終一致。思想之花和精湛技藝的完美結合,成就了一碗獨特的寶雞扯面。
大克鼎寶雞扯面薄厚適中,柔韌有勁,滑爽適口,長而不斷。目前有油潑扯面、臊子扯面、剁椒扯面、西紅柿雞蛋扯面四種口味,每一碗扯面盡善盡美、獨具匠心,充分融合了地域文化特色,又進行了有益的改良和擴充,是民俗文化和飲食文化的智慧碰撞。
一部中華飲食史,三千扯面最香濃!一碗面,蘊含著城市化進程中人們的不舍,連接著由口到心的牽念。如果說陳倉老街做的就是一碗面,大克鼎寶雞扯面就是面中的精臊子,領頭羊!走,鄉黨!爺婆(太陽)紅了,晌午正端,咱一搭咥一老碗寶雞扯面走!
(作者簡介:黃亞利,寶雞市作協會員,寶雞職工作協會員,寶雞雜文散文家協會理事,在人間仙境,大美太白全國征文中獲散文二等獎,有幾十篇作品入選雜志及報刊。)
2020年6月16日,寶雞市餐飲飯店行業協會對“大克鼎寶雞扯面”進行“寶雞餐飲名店、寶雞名吃”品牌評審認定。
參與此次評審工作的專家組成員
注冊中國烹飪大師、高級烹調技師、國家職業技能考評員、寶雞市餐飲飯店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劉柯利
注冊中國烹飪大師、高級烹調技師、國家職業技能考評員、職業經理人、寶雞市餐飲飯店行業協會特邀副會長 孫建輝
中國烹飪大師、陜西省特級烹飪大師、高級烹調技師、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寶雞市餐飲飯店行業協會副會長 李軍武
寶雞市職業經理人 夏雪峰
寶雞自媒體達人、2019年寶雞好網民 徐超
專家品鑒完菜品后打分
恭喜“大克鼎寶雞扯面”順利通過“寶雞餐飲名店”“寶雞名吃”評審
地址:寶雞市陳倉老街9-1-7